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資訊種子培訓計畫 專業IT人才

MBA100/陳識傑

  很多人問我,到底什麼是「資訊種子培訓計畫」?我會說,它是一個讓我絕不後悔,同時也收穫良多的人生旅程。


 「資訊種子培訓計畫」(以下簡稱資種)由台北縣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舉辦,宗旨在培養全方位IT人才,培訓為期一年,期間所有課程費用全免,對象則以大三到碩一的學生為主。課程內容包含專業講師授課、企業參訪、海外參訪及專案執行四部分。如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可上資訊種子網頁,以下的分享將著重在這一年來的培訓心得。

共患難的朋友

 我想這是在一年的培訓計畫中,最讓我難忘的收穫之一。當然不管參加哪個活動都可以交到朋友,甚至在學校也一樣!但「資種」的多元好比一個濃縮的校園,你認識了「資種」的所有人,就如同認識全校的人那般廣度。這樣講似乎略嫌誇張了點,但裡面多元的人才的確讓我驚豔,同時也虛心向大家學習,讓我享受到跟專業團隊合作的美妙經驗。

 多元的程度舉例來說,在討論時大家的意見總是源源不決有人從教育的層面思考、有人從公共行政的角度、當然也會有管理層面的思考。而在撰寫企畫案,只要把工作交代下去,一定就會有很好的成果回來。如果遇到需要寫程式碼,就會有電機系所、光電所的神人跳出來說:「我可以」。其中,也有成員已經在參與寫程式的比賽,為自己未來創業作準備。這些,都是我在學校無法體驗的經驗。


執行專案的實務經驗

 在「資種」,你可以擁有與實務接軌的豐富經驗,而且是在「資源有限、想像無限」的情況下完成。從一開始的數位落差專案,到最後的結業專案,其中大大小小、點點滴滴,都能讓你學到很多。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數位落差專案,它真的是一個從無到有、完全自由發揮想像力的專案,也真正讓我體會到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且實現。我因為擔任該專案副召一職,能有更深刻的體悟,從起先的企畫書撰寫、聯絡各上層機關、到最後的執行以及成果發表,真的跳脫在學校裡辦活動的思維,考量各實際層面後才進入專案的執行,這樣的過程也讓我有所成長。例如在聯絡各長官的時候,你必須要去考量到如何去說,才會是他們想要的,當然不外乎能給他們什麼貢獻,或是跟他們現有的有什麼差別,同時預算控制也真的非常重要。然後在執行專案的時候,又會碰到一些無法控制的自然因素,我們當天執行的時候,剛好天候不佳,本來要參與課程的人碰到道路坍塌,所以最後來上課的客群從大人變成小孩,此時我們準備的課程就必須整個臨時轉變,也讓我深切的體悟到,「不論什麼內容,你都要有辦法練習到能收放自如,而不是只有一種版本。才能隨機應變,而不會在碰到危機的時候,無法解決。」
於三峽數位機會中心執行數位落差專案

台灣微軟企業參訪

 相信大家都有企業參訪的經驗,但資種企業參訪的不同,在於參訪企業的深度以及廣度。由於台北縣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平日就和各大企業關係良好,因此企參時常來能請到重量級的高層來接待,這是其一。其二,是這些高階主管願意花時間來回答我們的大大小小問題,大到公司的營運策略,小到他們如何進入這間公司,如何爬到今天的位置,同時如果你對公司的任何層面有問題,他們也都會有專業的人員回答你。

 以參訪台灣微軟為例,接待我們的是微軟OEM亞洲區總經理吳勝雄,以及公司旗下的各專業領域的經理們,總共有六位微軟的高階主管。然後Q&A的形式也並非像平時的發問,而是有點像餐會的方式進行,你對哪個領域有興趣就可以自己去找相關經理發問,他們都會傾囊相授。例如我自己就問了微軟的業務經理,問他微軟如何面試,還有他之前待過IBM的面試過程等等,都讓我收穫良多。
與微軟OEM亞洲區總經理吳勝雄進行Q&A
南京海外參訪 體驗不同文化

 海外參訪是很特別的經驗,也是當初很吸引我的因素之一。在公會的補助下,七天的大陸南京參訪也僅需要一萬二千元,卻能體驗相當有深度與品質的行程。主要行程包含和南京及東南兩所大學進行交流研討會,以及參訪兩間企業。

 與兩所大學的研討會從一開始的哪間學校、選擇什麼系所、研討會議題的訂定等等都是由我們自己準備。這期間,我是擔任場控的工作,負責確認各個場地狀況以及需要什麼器材,還有負責控制兩場研討會的狀況。這讓我本身學習對細節的重視,不論多小的事情都要先記錄下來,然後在清點的時候一定要用條列式的方式去分類。

 在研討會當天,我們與大陸當地的學生有相當充足的時間彼此交流,不像一般的大陸參訪,只是去聽聽演講。且我們彼此針對一個議題做出報告,並且丟出題目以混和分組的方式讓彼此討論,然後再用各組的方式呈報。這讓我了解不同的文化真的會有差,例如說我們報告的形式、PPT的設計以及報告風格比較生動活潑,對岸的學生就會比較簡單正式。而在討論時,我們的思想可能會比較跳,他們則是會比較一板一眼。以上都是對岸同學自己跟我們分享的感觸,也讓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我們自己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正面的態度 負責的心態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不論參加任何團體、實習、遊學等,重要的是當機會來臨時有沒有積極爭取,以及進入後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例如資種是隔周在台北上課,再加上專案執行、企業參訪等,因此我周末經常得台北、嘉義兩地奔波,這樣的狀況就必須靠自己的堅持來完成。

  還記得當時資種的一位偉正老師的話,讓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定位。他一上課就問我們:「你為什麼會坐在這裡?你是誰?」這些話,直到現在都不時提醒我去思考自己現在在做什麼,別總是選擇自己後悔的道路。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當初進入資種的初衷:「我想要認真的去面對一件事情,並把他做到最好。」我想這也是我在這培訓的一年計劃當中確實做到的,希望未來我也能秉持這種精神,繼續面對各種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