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系上脈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系上脈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Go Thru the Door-我看見新世界

MBA104/林品姿

紫荊影展的誕生

 九年前,一個大四生提出令在場師生心痛無言的疑問,「我們還要忍受多久文化邊陲地帶的落伍?」。九年來,一個開始傳揚文化的活動一直在改變這個文化缺乏的中正大學。

 紫荊影展的誕生,帶起了中正人對文化的追求,不再只埋首在教科書或實驗室、不想渾沌度日,能夠透過一些新的窗口,讓我們多點眺望世界的眼光、對人性的理解、對社會的關懷、對美感的審視。

鑰匙已在門上 等著你推開

官方海報(圖片引用自)
 紫荊影展的初衷就是為了打開一扇通往更寬廣的世界的門,每一屆的主題的發想會影響整個活動的進行,因此主題的選定會與電影息息相關,結合電影中所想表達的意象與內涵中去發想,除了讓整體活動的呈現具一致性,更透過主題呼應電影、電影呼應主題來傳達紫荊內涵,而內部意見的整合後,則是由曾光華老師與創辦人決定本屆的主題。

 第九屆紫荊影展的口號-Go Thru the Door,這句話來自本次影展中的一部影片星星的孩子,女主角因為自閉症而抗拒上大學、拒絕去想像未來,這時,她的導師引導她,把大學想像成一扇門,通過這扇門,就可以通往嶄新的世界,你只要下定決心穿越它。就這樣,女主角通過一扇扇代表挑戰的門,開啟了璀璨的未來。

主題x影片

 『突破』是每部電影所都具備的元素,而在12部電影中,更是有許多『門』的意象,舉例來說,影響此次主題最深的電影『星星的孩子』,女主角不斷的開啟大門,這不僅是劇中片段,更是呼應了她突破各種障礙的意涵。此屆紫荊影展的目的便是希望中正師生透過電影,也能進一步思索,在生活中的逆境中有所突破,走出那扇困境大門,門外是美好的世界,只要願Go thru the Door

 從過去9年到現在,紫荊影展莫忘初衷,希望曾經是缺乏藝文活動的中正校園能朝著文化森林前進,因此在挑選電影上,以此信念作為選擇的基準。曾光華老師每年觀賞超過百部的電影,對於電影有相當專業的見解,創辦人饒怡雲學姊更是擁有多年參與紫荊影展的經驗,因此電影的挑選是由老師與創辦人共同決定,用專業與堅持希望帶給中正師生不同的藝文饗宴。

主題影片(圖片引用自)
主題影片(圖片引用自)


創新x紫荊

 紫荊影展每年都會有屬於當屆的創舉,第九屆首創優惠店家搜索地圖,貼心的設計讓獲得優惠本的消費者不用煩惱找不到優惠店家,也提高了優惠本的使用率,更幫助優惠店家的曝光。另外在推廣上的創新,於活動中心的大階梯上製作影展的裝置藝術,與放在各院所的站牌,透過電影的介紹與DM的放置,讓路過的同學可以看到影展的相關資訊,更提高電影曝光率。

 本屆另一創新的宣傳方式,是與中正插畫家吾熊聯名合作的方式進行,將中正七個院所的特色結合吾熊的創作來呈現,強化中正大學各院所、紫荊影展、中正學生之間的關聯性。以此次海報為例,七隻熊結合主題Go thru the Door,希望中正師生皆能走出國門、校門,甚至是心中的那道門。
 
宣傳海報(圖片引用自)
 每一屆紫荊影展都有不同的挑戰,面對不同的消費者需求,要如何回應與取捨是相當大的挑戰,第九屆紫荊影展總召林珂聿表示:活動能成功進行,要感謝老師、創辦人、行銷所碩士班二年級的學長姐、吾熊、行銷所12位幹部與63位藝工,透過團隊合作才得以朝預期目標前進,而觀眾對於紫荊影展的正向回饋,對我們而言即是最大的肯定。而觀眾透過電影獲得感動,幹部、藝工透過紫荊獲得成長,這就是紫荊影展帶給我們最好的回饋。」

資料來源: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CCUMBA尾牙

MBA104/高巧穎
人文美食情誼交融的尾牙登場

尾牙會場內場景(圖片引用至)
 中正企研所學會於去年末舉辦了一年一度屬於中正企管碩士班的尾牙活動,選定位於嘉義市大雅路上的東園軒園林餐廳,東園軒餐廳的外部造景古色古香,以江南園林建築之美聞名於嘉義美食商圈,使我們在享受美食前也能先受到豐富的人文藝術氣息薰陶。走進餐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如同企業尾牙般的排場,在餐點上則採自助的形式,使大家在夾菜走動的同時也能與其他桌的同學及學長姐互動,拉進彼此的距離。此外,除了享用美味的buffet,所學會更是設計了一連串的活動:揭曉小天使與小主人、交換禮物、播放每個人對於新年期許的影片、詢問指導教授、所學會交接等,讓這次的尾牙更具意義!

重頭戲-小天使小主人交換禮物

手持功能卡開心的碩二同學(圖片引用至)
 尾牙當天,適逢聖誕節前夕,因此每個人需準備一份禮物,以便在揭曉小天使與主人時,能將禮物贈送給在尾牙前一直默默關心自己的小天使。所學會別出心裁將禮物的流程設計成能使用「功能卡片的形式」,所有人在進場前抽出一張卡片,視這些卡片的性質不同能在交換禮物之後,再一次交換到更好的禮物,也使彼此能夠因為遊戲而更貼近。
 
 揭曉天使與主人的進行方式,由擔任主持人的103級楊士杰及林晉賢一次唱名五位同學上台並手持自己準備的禮物上台,凡是台上五位同學的小天使即走到台前接受主人所回送的答謝禮,待全部的小天使與小主人揭曉完畢後,隨即展開企研大家庭的功能卡大戰,過程中碩一與碩二將熱門禮物「星巴克隨行卡」以及「奶酒」搶得你死我活,誰也不讓誰,讓活動進入最高潮。

左上:天使與主人台上相認(圖片引用至)  右上天使與主人合影(圖片引用至)
左下
主持人訪問收到什麼禮物(圖片引用至)   右下:交換完禮物開心的碩一同學(圖片引用至)

詢問指導教授

 除了吃飽喝足玩得盡興,更要在這次千載難逢碩一、碩二齊聚一堂的場合,讓104級的學弟妹能夠依照各個不同領域去詢問學長姐對於選擇指導教授上的事宜,並透過聆聽學長姐的經驗分享了解到何時開始選指導教授,並在尋找指導教授前須做足哪些準備或是特別注意什麼,與師長相處的這些經驗上的傳承讓學弟妹能夠在未來選擇指導教授前能有所了解也不至於徬徨。

薪火相傳,所學會交接

103104級所學會幹部合影(圖片引用至)
 除了美食、遊戲與經驗分享之外,所學會特地製作並播放了103級與104級的影片,影片內容有著每個人的照片以及聖誕願望和想對最愛的人說的一段話,使中正企管碩士班這個大家庭彼此更了解、更熟識。最後在播完所學會的卸任感言與歷年活動回顧之後,所學會正式由103級的張紘綸會長交接給新上任的104級會長柯凱銘,張紘綸表示:「希望下一屆所學會能繼續沿襲過去幾年的優良傳統與熱情來替所學會服務,也期望加入新世代的創新與理想讓中正企研所學會邁向另個高峰。」而新上任的柯凱銘會長也期許這屆所學會能承先啟後,更透過部門的分化及強化公關的人力,期望將所學會的活動辦的更好。

相關資料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第四屆模擬面試工作坊

MBA104/高巧穎
緣起-履歷撰寫技巧

第四屆模擬面試工作坊全體參與人員大合影(圖片引用至)
 常驚見報導國內的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因此為了致力於增強學生與業界間的連結,模擬面試工作坊至今已來到了第四屆,今年參與的企業包含IBMLOREAL、星巴克、AUDI、夢時代與雀巢。

 模擬面試的前哨站-履歷充電講座,邀請到中正大學企管所的楊文芬教授來跟我們分享撰寫履歷所需注意的事項,過程中同學們仔細聆聽並努力筆記教授所說的重點,使我們了解到寫作一份好的履歷前你不只要充分的了解自己了解職缺的工作內容,也要了解整個公司的經營理念與文化自己是否能認同。而在徹底審視自己之後,必須藉由有力的陳述將個人的特色與專業呈現,點出對企業來說重要的價值,並將自己的性格與企業的特色結合創造出一份獨一無二的履歷。在細節的部份除了千萬不能有錯字之外,最重要的是數字化的呈現,以及將履歷預留伏筆待面試官細細探究品味。

讀書會:在團隊中一同成長

 為了提升撰寫履歷的效率與效能,模擬面試工作坊採取碩二的專案成員組頭帶領碩一與大學部參與的同學組成讀書會,除了學長姐的履歷與面試經驗傳承,更重要的是透過無私的分享與回饋,讓每個小組成員除了知悉自己的履歷待改進的地方外,同時也能吸取他人優秀的經驗,而每一次的修改其實就是一個重新檢視過去自己的過程,檢視過去的自己是決定未來的重要前提,因此對於未來即將就業的我們,履歷的撰寫等於對我們未來的就業提前做好了適當的準備。

模擬面試當天,參與者面試前(圖片引用至)
 再者,透過腦力激盪與分工的方式,使讀書會的成員共同為了面試的企業準備公司概況資料可能會被問的問題以及應答方式,不僅能激發多元的思考,也使自己不侷限在狹隘的思考中,充分的體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一個人準備的力量或許有限,但透過群體能將許多自己沒注意到的小細節囊括,一同與組員成長。

面試黃金技巧:掌握STAR原則

第四屆模擬面試工作坊辛苦的專案團隊成員們(圖片引用至)
 不同的企業面試形式與問題都不盡相同,大部分被問到的基本題不外乎對於求職職位的了解程度、自我特質與職位的相符程度,或是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能力讓企業有非錄取你不可的理由,也有面試官從小地方著手想看面試者的反應以及人格特質,例如當面試官問你平常的紓壓方式,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可以讓面試官了解你是否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方式去宣洩你的壓力並且評估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恰當的,綜合上述種種問題我們可知儘管事前準備了與企業相關的許多資訊,在面試時總是不如預期,你永遠不知道面試官下個階段會怎麼出招,因此見招拆招的即時反應與應變力就變得相當重要,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將回答匯整並掌握STAR原則表達出來,明確說出整件事情的情況(Situation)、自己在情境中所負責的任務(Task)、所採取的行為(Action)、以及最後的結果如何(Result),就能使回答相形於其他人較有條理,也能同時掌握到面試者想聽的重點。

榮耀-從得獎者身上吸取經驗

 不管再怎麼想倒帶回去面試現場重新好好表現,一場好的活動終有結束的時候,六間企業分別選出其認為的最佳面試者、最佳履歷者、面試特別表現者,並透過訪問得獎的同學可知,履歷的撰寫其實沒有標準的格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最適的表達方式,且每個企業的文化及經營理念不同,除了其所需人才的特質不同,檢視履歷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沒有所謂最好、最棒或是最優秀的履歷,只有最適合的。而在面試中最難克服的緊張問題,只要盡情的做自己,讓自己在最自然的情境下享受面試過程,這樣顯露出的特質是面試官最想看到,也是最能夠長久享受於工作中的。雖然這次的活動只是一個「模擬的」面試,但是如果能在這次活動當中記取所獲得的收穫與教訓,給予自己一個方向去改進自己並及早朝向目標邁進,想必未來在職場上一定能找到一份屬於你最棒的工作!

相關資料:


T4 - Team For Sharing 個案競賽交流會

MBA104/林品姿

 在什麼情況下,中正、中山、中興和成大的MBA們會齊聚一堂呢?答案就是T4Team For Sharing。這是一個由中正大學企研所主辦的個案競賽交流會,透過舉辦為期兩天一夜的活動,並採用跨校分組來進行競賽。實際進行企業管理實務之分析,訓練己身成為企業欲聘任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透過跨校的合作,能以不同的角度及多元的思維激盪出創意的漣漪。

 T4盃是什麼?
T4宣傳海報(圖片引用自)
 是由上述四校透過T4 MBA每年度舉辦與企管相關的競賽或活動,同時整合與發展四校之資訊、資源與能力,並建立健全的長期互動平台與穩健的水平自治組織,促進T4 MBA校際間之交流。

跨界練習曲-從設計到管理 美學CEO吳漢中

 活動邀請對台灣文創、企業創新議題持續關注並曾任TEDxTeipeiATCC講者,同時也是《美學CEO》一書作者的吳漢中先生,帶領聆聽者一起思考「設計能否兼顧商業及社會影響力」,吳漢中先生以一連串台灣產業中成功將設計帶入企業經營的個案為例,如誠品書局的「創造一個完整的體驗氛圍」、春水堂的「宋代美學空間設計」,點出一個未來產業應重視的新趨勢-“Design Thinking”。設計不該侷限於物件,更重要的是物件背後人和人、人和環境的關係,而這些改變要從CEO開始,才能將理念帶到企業內部實踐,特別是本次個案競賽的目標公司-康揚企業也具備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因此吳漢中先生期許參賽者在考慮個案公司的行銷策略時能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才會更瞭解自己的產品及品牌精神。

個案公司 康揚企業

 本次活動選擇與嘉義有深厚地緣關係的康揚企業,其特色在於以KARMASOMA品牌行銷全球5大州40餘國。經銷據點遍布全球,並提供行銷夥伴系統性銷售,協助客戶進行員工教育訓練,透過產品模擬分析、技術指導、完整解說及銷售據點CI規劃,達成更高的銷售服務保證,無論是代理商、OEMODM,康揚皆提供高水準的服務品質。

 康揚企業作為T4競案的個案公司也對參賽者有高度期待,希望透過工廠實地參訪以及針對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作為競賽題目的方式,能讓參賽者了解企業實務並結合團隊成員知識背景,發想具創新意義與可行性的方案或分析結果。

個案競賽過程

競賽第一名組別 (圖片引用自)
 T4盃個案競賽活動的重頭戲就是第二天的簡報發表,各小組必須在時間的壓力下針對個案公司所提出的問題,提出策略新構想,評審之一的中正企研所游蓓怡教授表示:「評分標準在於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否釐清問題以及臨場反應,面對評審們的各種問題,是否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構思出答案,並統合完整回應將是重要的考量依據。」
 
 中興企研侯廷潔同學表示從競賽也找到自己要努力的目標-去學習「說故事的能力」,如何表達、如何連貫、如何有邏輯以及生動且淺顯易懂的讓台下聽者明白;中正企研林姵君同學則是認為討論時間是T4的精華,在有限時間下必須想出和做出有邏輯、創意的表現方式,也必須透過分工和整合,統整出大家滿意的結論。

    活動最後,康揚企業執行副總經理張世楠先生也對參賽者們提醒,雖然企業的目的在於提高營業效益,然而效益不在於現在方案可不可行,而是未來回想起的經歷、與老師討論的問題都將套用於職場,個案中的問題不是天馬行空的亂想,而是要去找到背後的原因。
 
專案活動最大的挑戰

 T4專案經理吳俞瑩同學表示,這次競賽與上屆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是中正企研所舉辦第一個大規模的交流活動,因此專案團隊在活動細節做了許多新改革,如每小組都有四校的學生,增加相互交流的機會,這些新的改變讓參賽者更容易建立多元人脈及快速的應變能力,整個活動中,美中不足的部分是本活動的舉行時間與其他商業競賽相衝突,導致部分學校的參與度下降,但透過這次成功的經驗及參與者的宣傳已為T4盃建立口碑,盼能讓更多人知道T4盃,並能再與他校學生共同合作、持續交流。
 
活動最後大合照 (圖片引用自)

參考資料: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企待 勢在必行-104級中正企研新生迎新

MBA103/吳艾珍

 104級中正企研迎新活動舉辦於10191020,為了讓學弟妹們更快地熟習中正企研,活動特地設計成動靜態形式,從一開始的破冰使碩一、碩二生彼此認識外,戶外的大地遊戲更培養急中生智、團隊合作能力;翌日則邀請擁有實習、競賽、交換等經驗的學長姊作分享,並訂定一場以「行銷中正企管所」為題的成果發表會,讓學弟妹初嚐腦力激盪及作出具可行性的策略發想。迎新除了展現中正企研對所有新成員的重視及熱情外,更希望將學生優良的表現作傳承,讓我們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左:大地遊戲對抗賽 中:碩一新生合照 右:晚餐烤肉晚會(所學會/提供)

聽著別人的故事,你會想開始創造自己的故事

陳逸昇分享大陸實習經驗。(所學會/提供)
 今年學長姐的經驗分享為「暑期實習」、「全國競賽」、「國際交換」等三大主題進行。前往大陸運時通控股集團實習的陳逸昇同學,鼓勵學弟妹要勇於走出去,當你跨出舒適圈,才能擁有新視野,在大陸實習期間,他積極爭取在不同部門參與多元業務決策,因此有機會將五管所學融會貫通於實務上;參與ATCC競賽的楊士杰同學,引用新三國經典台詞「只求自保斷不能自保,唯有進取方能成大業」,呼籲學弟妹身為中正企研人,我們跟台政的學生水準沒什麼差別,但若不願意走出去闖一番成就,我們就會越輸越多!吳俞瑩同學也分享中正大學擁有的國際交換資訊,以及身處國際無距離的時代,學生擁有國際視野的必要性,研究所的兩年中,出國交換也是拓展視野的好選擇。

行銷中正企研,新一代勢力展現絕新創意

 迎新最重要的成果發表,以「如何行銷中正企研?」為題,希望讓學弟妹思考中正企研的優勢,未來兩年也能善加利用各項資源。獲得冠軍的組別,以時下最流行的路跑為主軸、歸屬為核心、殭屍為活動包裝,希望廣邀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共襄盛舉,在路跑的過程中,從單槍匹馬的廝殺、到合作共存以邁向終點,充滿創意的構想獲得評審的青睞。此外,獲第三名的組別將身為中正企研人能擁有優秀傲人的經歷,結合最新的Google glass科技技術,深獲主管青睞為短劇構想,也是獲得如雷掌聲!另有「戴著鳳梨皇冠的鳳凰」、「中正生活大小事」、「命中注定 正向未來」、「進入中正 成就未來」等不同發想,短短時間內,新一代的企研勢力就展現創意潛力,未來肯定無可限量。
 
左:成果發表實況 中:以短劇呈現提案 右:獲第一名的小組(所學會/提供)

活動幕後大功臣-專訪總副召許雅琁、柯淯仁

總召許雅琁()、副召柯淯仁(
(所學會/提供)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泰戈爾,每個活動背後都有辛苦的籌畫團隊,所學會從暑假起便默默付出許多心力,特別是活動的總副召,為打造一場完美的迎新活動,背後的辛勞與心思值得所有人為其喝采!副召柯淯仁表示:「此次迎新安排趣味的闖關遊戲,除增加互動外,也期許學弟妹們能在研究所生活中持續保持年輕活潑熱情;而競賽成果發表則是希望學弟妹能以中正企研為榮,並且運用所學告訴其他學校與未來的學子,中正企研的競爭優勢為何;再透過學長姊寶貴的多元經驗分享,讓學弟妹了解研究所可以如何定位自己並找尋到努力方向,同時更期待激勵他們一同攜手帶領中正企研持續成長、邁向卓越。」
 
找到自己、回到自身,你來中正想做什麼?

連雅慧主任分享時間管理的秘訣。(所學會/提供)
 今年迎新突破,教授專題演講再加碼!迎新第一天邀請到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主任連雅慧主講「時間管理」,連雅慧以自身兼顧教授一職和家庭的經驗,引領同學要找到自己的步調,找到屬於自己精華的工作時間,可能是零碎時間拼湊也可能是夜深人靜,對的時間才能以高效率完成繁雜事項!而面對眾多代辦事項時,更要懂得取捨,聚焦在重要的,不要對老師負責,要對自己負責,當你把自己的先後順序設好後,才不會盲目地忙碌;除此之外,連雅慧鼓勵碩班新生們要從教授們的思維中學習獨立思考、思辨的能力,很多事不要人云亦云,要懂得去「思考」,張開眼睛看看這世界,然後多學著分享!「多讀、多聽、多看、多分享」是連雅慧送給新生最重要的醒言。

曾光華教授分享「專注作一件事」的重要性。(所學會/提供)
 第二天由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光華分享「專注」的重要性,曾光華大二前曾混沌地過生活,但某日的聚會中卻如雷擊般莫名感到空虛,從那一刻起,他下定決心在畢業前要比班上任何同學更加了解台灣這塊土地,他開始訂閱天下雜誌,至今不曾間斷,開始翻閱報章,一遇任何重要議題便用刀片裁下、集結成冊,這樣的執著成就了無價的寶典!第一屆聞此故事的學生,跟隨曾教授的專注,裁下了所有品牌行銷的報章,更助他於強敵環繞的面試中脫穎而出,現更為裕隆的資深經理;這些故事都一再道出「用意志做事情是最重要的」。曾光華更勉勵新生們要見識寬廣,儘管中正大學處於貧乏,但更能培養你學習運用、開創資源的能力!當你懂得探索、集中意志,就會有不凡成就。


『分享』,共同體驗彼此實習點滴

MBA103/李玟瑩

 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兩個月的暑假,不太可能接觸到全部有興趣的產業,頂多只能選擇進入一種產業一間公司實習;但當你身邊的同學、好友們都在不同產業中實習的話,或許情況會有些不同,可以藉由他們的經驗分享中,了解該產業的動態與相關資訊,這無疑是學習的方法之一,能讓你不再侷限於單一產業,而是能更加多元的去了解。

分享,促進學習

實習分享現場(李玟瑩/提供)
「實習分享會」由中正企研碩二同學葉曜明發起,透過號召所上有參與實習的同學來一同分享與交流。葉曜明表示:「一個人的時間、能力有限,以致於短期內不太可能接觸太多的活動,如此的不可抗因素,將是自身學習最大受限之一。」於是,他將這個想法轉化成行動,舉辦了實習分享會,共召募了十六位自願分享的中正企研所及行銷所同學,實習地點不盡相同,除台灣外,亦有到海外實習的,不只是職場體驗,文化上的衝擊更是強烈。而為了讓分享者有充分的時間講述,活動分為兩場進行,一場安排八位同學輪流分享這兩個月來的學習與收穫,彼此也能透過別人的經驗,得到學校無法學習到的知識與資訊,也能檢視這樣的工作環境與產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

國內企業,更貼近產業現況

國內實習企業Logo集合(李玟瑩/提供)
 此次有十位同學分享國內實習經驗,實習企業有麗嬰房、flying V、國泰集團、Kuo Brothers、楷模公關公司、裕隆日產汽車、DDB廣告公司、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產業類別相當多元化。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一場意想不到的公部門實習,分享者吳錫華認為這是一份可以每天面對笑容的微實習,有趣的工作內容外,也讓她親近了充滿驚喜的大自然。「國泰集團」舉辦多年的CIP,擁有完整的實習生計畫,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學子爭相報名,這次有三位同學進行分享,三個部門三份不同的工作,讓聆聽者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國泰集團。

 廣告業與公關業外表總是光鮮亮麗,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之一,實際的工作狀況又是如何呢?透過陳奕安同學於「楷模公關」的實習分享,我們可以了解工作中細節的要求及時間的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加班雖是常態,但卻是一份可以磨練自我能耐的工作。

 其他分享還有如台灣最大的網路募資平台「flying V」,如何有效利用網路社群宣傳、「裕隆汽車」的日商經營風格、「麗嬰房」童趣的婦幼產業和成長中的團購平台「Kuo Brothers」等。

海外實習,開闊視野

海外實習企業Logo集合(李玟瑩/提供)
 透過台管院實習計畫,所上有不少同學到了大陸實習,體驗不同的文化,實習公司以在當地經營的大型台商企業為主。

 「先別急著拒絕,多說一句話。」因為這樣,陳逸昇同學取得了價值四十萬的學習機會,與公司的財務長學習公司上市上櫃的方法流程。而林晉賢同學透過在大陸的實習,與公司同仁建立良好感情,不只開闊了視野,更擴展了自己的人脈。當然,都到了大陸,最好的文化體驗就是融入當地的生活,每一位同學待的地方都不一樣,藉由旅行,與當地人相處,感受不同的生活環境,為他們的實習生活添增更多的趣味。

活動收穫與意義

 葉曜明表示:「辦此『分享』活動的意義在於能夠讓與會者增加對不同產業的認識、國際觀建立、了解社會等,開拓不同視野的機會。」此次分享的企業橫跨海內外、類型多元,讓參與者能在短時間內聽到不同的企業文化、員工共事氛圍、多元的工作內容介紹,更了解實務界的狀況,及在職場上可能碰到的情況,進而盡早彌補自己的不足。  

分享會參與者合照(王雅亭/提供)
 「所有的東西經分享後,會更為壯大!」如同這次的實習分享會,一個腦中的念頭,讓參與者得到如此難得的經驗分享,與分享者一同感受實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成長,就是這樣無私、樂於分享的文化,讓中正企研的學生能夠不斷地自我要求與成長。



相關連結-實習文章分享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有朋自大陸來-大陸交換生來到中正企研

MBA103/李玟瑩
                                   
 在過去一個學期中,中正企研很榮幸來了兩位大陸的交換學生,與我們一同上課、報告及遊玩。從他們身上讓我們感受到大陸學生的競爭力與友善,透過彼此的交流,激盪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選擇台灣的機緣

左曉靜(左一)與陳漢昌(),到處探尋台灣美景。
(圖片引用自)
 來自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的陳漢昌,當初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就決定要來台灣交換,除了現實面金錢的考量外,曾聽聞來過台灣交換的同學敘述交換過程中種種精彩的經驗,也使他產生對台灣的嚮往與了解,毅然決然地來台灣交換。另一位交換生來自北京大學的左曉靜,同樣地對台灣有某種程度的嚮往與期待,選擇放棄其他交換機會來到台灣的中正大學。

 兩位交換生除了平常與我們一起上課外,課餘就把握時間到處欣賞台灣美景、享受台灣美食,並與我們分享他們週末到了哪些地方,從他們口中可以發現平常我們熟知的台灣,其實有很多美麗的地方是我們從未認真欣賞過的。

兩岸就學環境的差異性

 經過一學期的適應與學習,陳漢昌也與我們分享了他所體驗到的兩岸就學環境之差異性:在大陸,學生以「目標導向」為主較多,許多人於一開始讀研究所時就確定日後的方向,選擇學術道路的就跟隨教授作系統性的研究,參與研討會、學術交流活動等;選擇就業道路的便會積極地參與職業培訓、企業實習等,在不產生最壞結果下,甚至為了去實習而不去上些不這麼重要的課程。


陳漢昌與中正企研陸生交換導師鎮明常合照。
(圖片引用自)
 而大陸的導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是相對於深遠的,許多的決定都需要導師的同意與簽章,如參與社團活動等;教學方面,因在大陸教學質量只占老師評核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對於課程所投入的心力完全憑藉老師的個人意願而定,學生為求輕鬆過關,也不會對於老師的教學產生否定的聲音;但在台灣,可以明顯感受到老師認真教學的態度,課堂上的互動、授課形式也較為豐富與實用,這是身為台灣學生所應該珍惜的部分。

把握自我優勢

 台灣與大陸學生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大陸的人口眾多,資源就相對於稀少,使得大陸學生從小就具有憂患意識,比分數、比榮譽,從小到大因成績好壞所得到的待遇有很大的差別,養成了他們積極與他人競爭,以求得到更好的發展。

 陳漢昌認為:「台灣學生在個人發展較為全面,台灣社會的開放程度,允許學生發展自我的價值觀,做自己喜歡做、感興趣的事情。」加上地緣關係,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台灣,認識世界、培養國際觀。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成長,台灣學生少了大陸學生的浮躁與功利,多了份對生活意義的體悟與感性,陳漢昌笑著說:「曾經在夜間的球場上,看到許多女生在跳躍奔跑,這樣的氣氛給了我難以忘懷的震撼。」這是一種勇於追求自己所想要、所喜歡的事物之精神。

轉戰大陸職場的建議

 有許多台灣學生也嚮往日後可以到大陸發展,陳漢昌給了想去大陸工作的台灣學生些許的建議。第一是「關係文化」,無論是公司內部,或與同事、客戶、合作夥伴、政府事業機關間的關係,都是一種需要維護的資源,在職場上工作是否能順利完成,往往最主要的關鍵在於金錢利益與人情關係,大陸流傳「沒有關係找關係,有了關係沒關係」的詼諧話語。第二是「老闆文化」,大陸職場民主意識與平等文化尚未發達,上司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力,直接決定了你的晉升、考核及工作內容性質,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與上司之間的關係,避免衝突,以確保自己的權益與利益。第三是「競爭意識」,大陸職場資源相對有限,處於競爭者多的情況下,如何在工作強度高、壓力大、缺乏規範和成熟機制的背景下,保持自己的競爭力,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台灣人的熱情與友善

與所上同學合照(圖片引用自)
 在台灣,令陳漢昌印象深刻的還有台灣人的熱情,他說:「台灣人始終將謝謝掛在嘴邊。」無論是在便利商店買東西、出門坐車、店裡消費、餐廳吃飯或是走在街上,人們永遠都是那麼熱情友善,微笑地跟你說一遍又一遍的謝謝。人情味與平等意識,是目前大陸社會所沒有的。

 來台灣交換的這段時間,讓陳漢昌解脫多年來的功利枷鎖,放鬆自己,追求那些真正讓自己快樂、值得追求的事物,做一個真正的自己;同時,離開家鄉的這段時間,也讓他更加喜歡大陸,那個從小長大無法割捨的土地與人們!此次的台灣行,讓陳漢昌學會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與認識自己,也為他自己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這一學期,與兩位交換生一同上課、報告,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在學習上展現的積極態度,不畏懼文化隔閡、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值得台灣學生學習的部分;同樣地,他們也在學習我們勇與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精神與創意。透過這種方式的交流,彼此互相學習,是在課堂上老師所無法教授的!真的很開心能夠有兩位大陸交換生來到中正企研,透過他們的眼中,讓我們看到更多不一樣的兩岸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