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美食台灣:知過不改食在不安

中正企研副教授/艾昌瑞

近年台灣食安危機(圖片引用至)
 美食王國台灣在2013年的下半年因為「吃」的問題,讓台灣人過的相當相當的不安寧。先是八月份知名的胖達人麵包香精事件,由知名藝人加持的胖達人強調「天然食材」,沒想到賣的竟然是「香精」麵包,蓄意欺騙消費者。隨後,經營35年的泉順山水米標榜「在地米」卻被踢爆混充「越南米」,總經理四度鞠躬道歉,承諾絕不再犯,希望消費者再給一次機會。但真正讓人難過的是,衛福部證實這是糧商的普遍現象。接著,食品油也出包,以低質棉籽油混充高級油,花生油芝麻油一堆油全都標示不實,大廠頂新富味鄉也淪陷其中,混充油的臭名更飄洋過海遠傳海外。而11月的《商業周刊》毒牛奶的報導,雖衛福部證實無慮,但也讓消費者心慌慌,懷疑檢驗標準與資訊的完整性。到了12月,去年的毒澱粉再度出場,引發夜市攤販的消費群一陣焦慮。這個半年一波接一波的食安事件,讓台灣美食王國MIT的鑽石招牌蒙上了厚厚的灰塵,何時能再找回消費者對食安的信心呢?

「不認錯只認利」的偏差心態

 其實,我個人感覺,整個半年最讓消費者憂心的不是「食安」,而是企業家對「經營企業的態度與價值觀」讓人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憂憤鬱卒。古人說:「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勇」於改過的行為是一種善行,「敢」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放下尊嚴再「從新出發」的正直氣魄。然而,我們觀察到,2013年下半年犯錯的企業家對於自己的錯誤都是到了「最後關頭」證據確鑿時才認錯。他們甚至認為大家都跟他們一樣「不老實」,他們只是比較倒霉。換句話說,就是企業家這種「不認為自己有錯」的態度才是讓消費者最最最憂心的。因為,只要政府監督不到的地方,「不認為自己有錯」的企業家為了豐厚的利潤,不實的標示與低劣混充一定會再出現,消費者如何「心安」?君不見,2013年還沒過完,茂利就急著將上半年藏起來的毒澱粉推向市場,以及曾當著社會大眾四度鞠躬道歉承諾不再犯的泉順米又再度以劣質米混充,不就是「證實了消費者的憂心」。

商業市場的基礎-信任

政府把關失職(圖片引用至)
 社會過程是一種動態過程。一個人的想法和行為會影響週邊的人,一群人的作法也會影響系統中另一群人的行動。也許,企業家會認為在「追求利潤」的大旗下,只要「資訊的流動不完全」,「標示不實低劣混充暗中排污」的經營手法一定可以讓企業獲利;至於政府的監管可以用影響「經濟發展」的口號讓政府讓步。對社會的影響會如何未來再說,眼前獲利最重要。但,我剛剛說過,社會過程與演變是一種動態,原本這兩方以為靠著「遮掩資訊」可以維持經濟發展;可是「遮掩資訊」的外部成本太大,在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也不可能維持太長時間。一旦資訊公開揭露政府配合企業「人為操縱市場機制」讓民眾吸收外部成本時,首當其衝的反而是「經濟發展」。因為商業市場的發達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只要將信任抽掉,消費者不信賴企業家與監管的政府時,商業市場機制就會立即崩塌瓦解。

MBA新鮮人的抉擇

 2013年一整個下半年,伴隨著食安、核安、工業污染、甚至政治鬥爭事件,讓台灣的媒體不愁新聞來源,也讓飯桌上的涼拌話題一直沒缺席,更讓台灣人民的心隨著食毒、工污、政鬥跌宕起伏,無法「安心」。然而,讓我們最憂心煩悶的是「誰都沒有錯,也誰都不認錯」的現象。如果一個社會的政治菁英與企業菁英都是以「維護自我利益堅不認錯」的價值觀來經營我們的台灣社會,我們的台灣社會在「上下交相利」的情況下,恐怕只會持續往下沈淪。而對即將走入職場的MBA新鮮人,未來在企業經營時會做何選擇?是選擇站在「人為操縱市場機制」的一方,繼續消耗大自然的包容以及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還是選擇「誠實正直」的價值觀來經營企業,讓商業市場、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進入一個「善的循環」?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