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瘋潮行銷》-行銷手法的武林秘笈

                                               MBA103/柯淯仁

書本簡介

(圖片引用自)

  現今社會是屬於「消費者時代」,為了要吸引消費者的注目,企業想出各式各樣的行銷手段提升產品知名度;然而,事實上有許多公司花費大筆行銷經費,卻無法產生等比例的效果。因此,本書引用許多豐富有趣的行銷實例,探索行銷本身的核心,掌握住社交身價、觸發物、情緒、曝光度、實用價值與故事六大關鍵要素,即使行銷經費有限,也能讓行銷手段更具渲染力,使產品與行銷核心訊息成為大眾熱門話題,形成社會影響力與口碑效應,最終造成消費風潮。

社會大眾的影響力

 根據書中調查顯示:口碑占購買決策主要因素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因此商品要能被消費者接受,行銷手段要能成為大眾間的熱門話題,進而形成口碑效應。重點是,必須專注在商品焦點與策略執行上,許多的廣告或行銷方式無法被散播出去,是因為其手段與商品核心訊息無法相結合,抑或誤以為只要放在社群網站上即可發揮傳播的功效;其實不然,書中指出只有百分之七的口碑是發生在網路上。雖說上網時間日漸增長,但相對來說,不上網的聊天時間或人群互動則為上網時間的八倍之多。因此,口碑效應的形成,不是全然依靠科技,而是要重視人們真正交談的時刻。
 
透過餐廳的古董電話亭能進入酒吧與訂位(圖片引用自此)


  要引起風潮、像病毒式散播是必須要將行銷手段與商品訊息結合在一起,舉例來說「實地體驗」即是一典型案例:秘密基地酒吧的入口是一處古董電話亭的門,只有內行人才知道此入口,且若要訂位則必須拿起古董電話筒撥號預約,此家酒吧從不打任何廣告提升知名度,全藉由顧客自身的口碑力量傳播酒吧的地點與特色。此行銷手段之所以能如此成功的原因在於運用「社交身價」註一,讓人們於社交場合時透過交換此資訊,進而提升他們的社交身價,此一社會誘因讓酒吧不須花一毛行銷費用也能打造口碑效應。

 「社交身價」能引發人們談論,而「觸發物」註二才是讓話題持續延續下去的關鍵。舉例來說,美國社會中談論早餐的蜂蜜堅果燕麥圈的頻率大於迪士尼樂園,其原由在於吃早餐是每天都會做的事,每當早餐時刻人們便會思考要吃什麼,因此談論燕麥圈的機會就變多了。書中調查顯示,若能更常觸發人們想到商品訊息,則可為商品增加百分之十五的口碑力量。因此,透過社交身價的傳播,搭配觸發物的時機,便可產生持續性的熱燒話題,透過大眾口耳相傳的影響力為商品訊息的傳達推波助瀾。

善用消費者行為來行銷商品

 試圖回想社群網站上熱門轉寄的排行榜,不難發現許多被熱門分享的文章都會引起人們的「情緒」,驅使人們願意將文章與其他朋友分享,形成一股輿論熱議的盛況。特別是,敬畏的情緒更容易引發分享的契機,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英國蘇珊大嬸的一鳴驚人,雖然蘇珊大嬸外貌不能打動評審,但其歌聲令人驚豔,讓人產生敬畏的情緒,因而在網上造成話題。

 藉由「曝光度」註三也是常見的行銷方式,若商品能被更多人看見自然會產生影響力。舉例來說,買車是最容易發揮曝光行銷手法的案例,許多買車人士透過親友的介紹、或是看見鄰居的車款來決定自身買車的款式,因此當商品的曝光度越高,其影響他人的購買機會越高。此外,在「實用價值」上,消費者也很容易受到商品的相對價值之影響,例如電視購物會設計一個天高的參考價格,當購買價逐漸下修時,便會使消費者感覺買到物超值的商品,再加上限量的銷售方式更是讓消費者動心。因此,透過曝光的程度與商品本身的實用價值,常會讓消費者產生對商品的好感,造成衝動式購買行為。

 而以「故事」作為傳遞工具是亙古不變的法則,透過故事可以說明一個教訓、也能傳達一個訊息。最常見的便是,消費者在消費時所發生的事情,透過不斷的跟周遭的親友談論所見所聞,形成商品訊息最佳的傳遞方式;但也可能形成商品負面的形象,如不佳的客服處理方式等,會對商品造成損傷。然而,更多時候故事的形成並非由消費端發出,而是透過品牌商自行創造出一個故事,可能是創辦人的故事、或是設計師賦予商品的價值與意涵,這些主題都能編織故事作為傳遞商品的工具。

行銷之火 蔚為瘋潮

 社會學家鄧肯.華茲提出「森林之火」的譬喻,會引起森林大火的核心關鍵不在於一開始火源有多大,而是接下來火勢是否可以持續延燒,正如許多的行銷手法之所以能成功,不在於有多偉大或成功人士幫忙站台,而是行銷方式與商品本身是否能被消費者接受而持續談論;而商品的行銷手段要蔚為瘋潮,不外乎就是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注意到商品,其最終目的則是希望能刺激更多消費。因此,行銷手法除藉由上述六大關鍵要素外,更重要的是,是否能被目標客群看見或討論,同時,在執行過程中亦須注意是否有針對目標客群與潛在顧客,才能使行銷手法發揮最大功效,讓企業真正的受益。

 每一樣再平凡不過的商品皆有成為瘋潮的機會,重點在於是否用對方法-透過正確的行銷手法,傳遞商品正面的產品訊息,進而在市場上被消費者認同。


註一
社交身價:除了以自身之社會地位、金錢或學歷來衡量外,更多時候是由在重要社交場合中,自身所發表的言論來決定其社交身價。
註二
觸發物:是藉由日常生活中常面臨的事物,當人們看見某樣東西便能快速想到商品本身,因此,無須額外花費行銷預算在觸發物上,卻又能使商品訊息引起迴響。
註三
曝光度:意指當商品不斷被消費者看見,便能引起消費者對商品的注意,進而引發購買慾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