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校園流浪犬!?校園守護犬!?

MBA103/吳俞瑩
社會的小縮影

校園隨景(圖片引用自)
大學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有眾多不同領域與專長的學院與科系,有著大一新生到碩博士的階級差別;甚至,除了要學習與人相處之外,還有許多動植物(如花草、小鳥、貓狗等)一起生活在這個環境中。而校園動物可能帶來困擾、也可能帶來好處;其中,校園內的流浪狗,常是學校深受苦惱的議題。

大鯨魚的難處

一直以來,台灣棄犬問題嚴重,而寬廣的校園正好提供流浪犬休憩與覓食的機會。雖然大部分的流浪狗們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當它們出沒在校園中,其吠叫聲與大小便等問題,除了容易影響校園安寧及環境品質外,家長亦會擔憂孩子們在學校的安全,而校方不但要面臨家長的壓力、害怕學生會遭到流浪狗的襲擊外,照顧流浪校狗的人力與物力,更是學校預算之外的開銷。因此,大部分的學校選擇否認有「校狗」的存在,並將流浪狗驅逐校園,或是交由防疫所或其他單位處理校園中的狗;但是如此做法並非長久之計,只要學校是開放的空間,即使消滅了一群舊勢力,還是會有新的一群勢力重新進駐校園。以系統思考的角度切入來看,這些表面性的解決方案,終究只會成為一個不斷重演的惡性循環。

小蝦米的覺醒

由於大部分學校採用「外包捕犬」的方法,如鎖喉、強拉等,無視狗兒哀嚎,其過程極不人道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此各大校的學生們紛紛自發性地組成社團,其宗旨為自發性地維護校園的流浪狗,藉由採行TNR註一的方式,透過絕育取代撲殺,以維持校園流浪狗的固定數量;透過關懷取代驅逐,給予他們基本的醫療照護,以降低狗對人的警戒和攻擊事件;並鼓勵同學以「認養代替購買」,使流浪狗有機會擁有家犬的身分,進而降低流浪狗總數量。由於狗具有地域性的特性,倘若有一群固定受照顧、並懂得與人和平相處的狗兒們存在於校園內,有助於避免外在的流浪狗進駐學校,反而能夠減少怕生的野狗誤傷人等意外發生。

中正的流浪狗節育日(寶貝生命社/提供)
以中正大學內的流浪狗為例,「寶貝生命社」成立於2005年,當時由於有一隻被項圈緊勒脖子、深可見肉,且非常怕人的狗兒出現於校園中,激發了一群喜愛動物的朋友在BBS上熱烈討論,在大家合力將狗兒捕捉送醫之後,為了避免此情況再次發生,這群朋友便積極地組織社團。透過加強宣導校內外關懷流浪動物、尊重生命的理念,期望未來能營造一個人狗共享的和平空間。因此,現在走在中正校園中,總能看見校園中的犬隻們沐浴在日光中慵懶地打著瞌睡,那幸福的模樣不但常使經過的同學會心一笑,更使校園中瀰漫著安寧和諧的氛圍。

根本解決之道

校狗與人互動的問題,需要學生有共識一同遵守。
(圖片引用自)
校園犬隻管理是否應由學生社團承擔?每一屆的學生終究不會長久留在學校,再加上每年都需面臨幹部交接與作風不同的問題,且社團每次遇到的問題也完全無法掌握,若學校完全不出面協助,甚至依舊採用撲殺驅逐的方式處理,單靠學生之力的資源畢竟有限,根本無法徹底解決流浪狗問題。以成功大學為例,自20093月「旺旺社」宣布解散後,校內又回復到傳統的捕犬制管理註二,而校園犬隻因替換率高又無人觀察,造成野狗問題故態復萌,最後藉由成立學生志工隊,並在事務組的協助之下,共同維護校園動物安全。

另一方面,流浪狗在校園最常發生的問題,如為尋找食物弄亂垃圾桶、追逐學生等;但其實狗只是習慣會追逐動態的物體,並非是想攻擊學生。因此,可透過正確的管理與餵食,並教育學生培養正確對待流浪狗的觀念,唯有人真正懂得如何與狗互動,才能有效降低意外發生,甚至能創造出校狗保護學生的佳話,進而成為人與動物能和平共處的美好校園。

微觀看世界

不管是人是狗,都有選擇生存的權利。
(圖片引用自)
校園就像是個小社會,無法與世隔絕,更是培養學生適應外在世界的過度環境,是否該有校狗存在的辯論,並無法真正解決流浪狗的議題,當學生踏出校園後,依舊必須面對真實社會的現實問題。反之,透過及早培養人與狗的正確互動觀念,不但可有效達到生命教育的實踐,提升學子們學習與動物相處的知識,更可養成包容和重視生命的態度。畢竟,不管任何生物,都一樣擁有生命,更擁有生存的權利!

註一
TNR
是英文trap(捕捉)neuter(結紮)release(放養)的縮寫,是一種取代安樂死的人道管理和減少流浪犬和流浪數量的方法。TNR藉由施以絕育手術,使之無法繁殖。進而對該區域內的犬隻族群做控制,是現今唯一經過證實較能有效控制流浪狗數量的辦法,也是目前大部分學生社團採行的做法。其實真正成功的TNR是創造一個人與狗和諧相處的環境。因此,TNR須結合實施TNR區域的社區居民,與社區居民意見溝通是必要的,也是台灣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

註二
捕狗制與監管制之比較
 
資料來源:湯宜之(1995)。校犬管理手冊。臺北:關懷生命協會。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