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思考的原點》-成為人才的關鍵

    MBA104/沈昱名

(圖片引用自)
書本簡介

 「不要相信任何人,自己想的才正確。」為本書的核心架構,書中提出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該如何訓練自己頭腦與思考經營策略,盼透過本書讓讀者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即在縝密的分析、與具備邏輯性下,想出有創意的方案,並加以執行,為企業帶來效益、替企業找到新的解決方案與出路。

大前研一的思考術

 大前研一的思考術程序,分別為抓住事物的本質、邏輯性思考、決斷力。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質」,亦即掌握事件發生的原因究竟為何,藉由時常注意有因果關係的論述,如同書中提及,可閱讀報紙中所談論的事件,並分析、掌握其真正發生原因,不受其他資訊干擾。舉一過去經濟狀況為例,台灣股市於2012年3月自高點8170點,一路下跌至6月的低點6857點,短短兩個月重挫了1313(相當於下跌16.07),股民損失慘重。此時我們便可加以分析、思考,導致股市動盪的原因為何,是因為證所稅註一的推出?還是因為歐債風暴,抑或是其他原因?以上都可能是導致經濟動盪的原因。因此,試著從任何事物中去抓住其本質,雖無法一蹴可幾,但經由長時間的練習,即可使我們不再僅是一昧接受所得到的資訊,而是能了解資訊背後的意義。

 透過判斷他人所論述的話或文章,是不是合乎邏輯的方式逐步培養出「邏輯性思考」是大前研一思考術的第二步,重點在於闡述事情能有架構並有清楚的前因後果。延續2012年經濟狀況的案例,當證所稅推出後,引起股市大跌,成交量大降,不乏有媒體論述表示係由於股市中的大戶大舉退場,此時便可去檢視其邏輯關係:台股真的如同媒體闡述的是因為股市中大戶退場,而導致股市大跌、成交量大降嗎?或者其並不只是單一因果關係、甚至根本不具備相關性?透過如此反覆的思考練習,去檢視與自己分析出的關鍵原因是否契合,便可逐步培養邏輯性思考,也能具備獨到見解,不僅僅是盲從他人論述。

 當看到天氣預報下雨機率有50%時,此時能夠提醒老闆要帶雨傘出門的員工,不僅僅看到天氣預報資訊,還能做出結論與建議,即為具備「決斷力」。其培養決斷力的方式可透過分析新聞事件,了解其真正發生原因後,自行研擬結論或解決方法。延續上述案例,因此在2012年股市大跌並分析完股市大跌的真正原因後,若我們身為當時的投資者,即可思考與決定是應該逢低進場、按兵不動或全數賣出,其取決於所分析出的原因,若該原因定會解決,那便可選擇逢低進場。
 
從日常小事中培養

 許多時候我們對生活周遭所發生的小事不以為意,但這樣的微小事件就足以來培養大前研一所提出的思考術了。例如:上班常常遲到,導致被扣薪水,希望能改變這件事情的我們,此時便可按照步驟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質,即找出遲到的種種原因,因為交通阻塞、太晚出門、上班路途遙遠或吃早餐時間過久;第二步的邏輯性思考則幫助歸納與整理,分析遲到原因中何者是主要造成遲到的因素。若經分析後,發現是因為上班路途中,開車時常遇到車流,造成交通阻塞,此時便可藉由最後一步的決斷力來解決這些問題,可透過轉換交通工具、早30分鐘出門或搬家至離公司更近的地方等。因此,從日常事件中慢慢培養,讓練習便習慣,定能使自己有所改變!

成為人才的關鍵
 
 「能解決問題比找出問題更重要!」大前研一認為,要成為企業倚重的人才,只懂得分析出問題是不夠的,還須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方能為對企業做出貢獻。現今處於資訊過載的時代,同一件事情的發生原因,眾說紛紜;若沒有一套思考方式,容易被繁雜與偏頗的資訊影響,進而產生對事情的偏見。而當未來在企業工作時,不論企業所屬產業為何,做決策時皆需蒐集並彙整資訊,並依據做出決策,若無法在資訊中分析出問題的關鍵,便無法做出正確決策,若將錯誤資訊應用於決策上,對企業的傷害將不可言喻。因此,能在企業中脫穎而出的人才,便是能洞悉問題本質,並提出策略方案將其解決,成功幫助企業成長之人。

 未來資訊量會不斷增加,依據紐約時報的估計,現今人們一星期所得到的資訊,已比18世紀時期一般人一輩子得到的資訊還要多,不管是因為媒體、社群網站崛起或網路便捷,都使事情的觀點變得多元且隨手可得,其中會有偏頗的言論、見樹不見林的言論、亦或文不著邊的言論,若無法掌握其事情關鍵,必然人云亦云,無法成為一流的企業人才。


註一
證所稅:台灣於2012年時,由劉憶如財政部長提出,希望透過課對股票的資本利得(價差)課稅,藉此落實公平正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