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企業人格診斷書》-解構企業的本質

MBA103/陳書曼

劇情綱要

 今日的資本主義具有極大權勢,取代了政府與政治人物,成為了寡頭的領導者,企業對於社會影響力無遠弗屆。本片是導演Mark Achbar歷時六年訪問了40位權力人士,包含企業創辦人、專家、告密者,揭露企業追求利潤時,所造就的正負面影響與特殊現象,甚至以精神疾病分析方式來剖悉企業的人格,希望以此讓觀者得到不同的反思。

什麼是企業?

佔領華爾街時的海報,
訴求為未來而動起來。
(
圖片引用自)
 十九世紀末,美國結束南北戰爭,憲法修正案確保個體的生命、財產、自由不受他人威脅,這時,美國企業內部的律師開始進行訴訟,宣稱「企業也是人」,因此法人的觀念被引導出來。企業與人具有相同的權利,可以買賣資產、借貸、打官司、持續經營,企業這個虛擬的人物,除了義務壯大營利外,只需負有限的責任,將己身利益置於其他一切之上,違反法律時,企業無法被監禁,道德良知不受他人影響。 

企業效忠於誰?

當購買服飾、玩具時,是否思考完成
這些商品的工作環境呢?(圖片引用自)
 企業目標就是為其所有者贏得大量的利潤,效忠於所有股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指出:「組織交易雙方的行為,在未經第三方許可的情況下,對他人產生影響為外部性。」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易犧牲掉社會上其他的資源。影片中,導演走訪了許多美國大企業的海外工廠,一件178美元的夾克,製造廠內員工的時薪只有74分,這是個極端的差異。此時有兩派說法,企業認為經濟不富裕的國家能提供的只有廉價的人力,海外工廠是為當地創造就業環境;另一派說法則認為,當地工資調漲時,工廠又再次移到人力更便宜的地方,員工領取微薄的薪資,只夠溫飽,卻無法促成國家整體經濟的成長,甚至讓當地造成不可回頭的環境破壞。

資本主義影響環境與健康
 
全球1/3人口罹癌,原因是環境造就的。
(
圖片引用自)
 1940年代石化工業興起,石化產品成本低廉,為人類生活造就了許多便利,但絕大多數的工廠都知道這些產品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今日癌症普及率為每三個人就會一個得到癌症。此外,本片追蹤了美國酪農業,從中發現業者為了增加牛奶的產量,在乳牛身上使用基因用藥與生長劑;然而,這些藥品卻會導致乳腺炎,生產的牛奶必須經過消毒才能販售於市面,但無法保證牛奶中不含有生長劑,於是食品公司便拉攏政府、學者替產品背書,甚至不惜控告宣稱不加生長劑的牧場,只為站穩企業本身的立場,讓消費者安心購買,但後續發生了相同公司生產的乳製品在美國與加拿大的檢驗中得到不同的結果。經此個案可知,企業追求利潤、擴大經營,不惜踩著道德的底線,甚至跨出道德。

企業的行為與決策者本質

 人類的特性,決定了行為。片中藉由FBI首席精神分析師依照企業的行事風格,根據人的精神狀態來分析「企業的性格」。結果顯示企業具備精神病態的趨勢,企業是生病的,但企業的行為,又有誰來替它們負責呢?然而,撥開企業病態的表層,雖然企業總體生病了,但企業個體並不全然也是這樣,如企業內部的執行長、總經理可能在私底下是個對人友善、關心他人、擁有完善家庭的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Noam Chomsky指出:「這些個體本身或許良善,但在體制中的角色卻是個魔鬼,體制本身是殘暴的。」個體往往屈服與總體,受到多方因素所牽制。固特異輪胎前總裁Sam Gibara表示:「沒有一種工作比當總裁更令人沮喪,儘管大眾認為總裁有絕對權力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事實並非如此,總裁無法依照個人的意志、偏好做決定,其實決定的過程是痛苦的。」商業間諜Marc Barry更表示:「如果你是CEO,會覺得你的股東會在意你是好人勝過於你替他們賺多少錢嗎?」片中,導演Achbar更進一步訪問了Nike創辦人Phil Knight,並設計了橋段,拿出兩張飛往印尼的頭等艙機票,邀請他一起去Nike的海外工廠視察,Knight拒絕了並不經意透露出自己未曾造訪過印尼,Achbar發現驚人的事實是Nike創辦人未曾到過自己的海外代工廠,因此對於工廠內狀況一定是藉由第三方得知。由此可知,資訊的不對稱也會造就企業決策與現實的脫節,以及決策者與企業行為之間的差異。

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反思
 
企業對於社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應善盡社會責任。(圖片引用自
)
 企業擅長經營外部形象,豎立品牌價值影響人類生活;但另一方面支撐企業背後的環境、勞工生命的價值是否也只用財務標準衡量呢?地球上所有生物系統都在倒退,企業每獲得一美元的收入需要從自然界抽取多少資源?財富創造於此,未來我們可以替後代留下什麼樣的環境與生存空間?企業的決策是在創造更多的財富、還是在佔有財富呢?當商學學生畢業後步入職場,必須謹慎創造對於社會具有正面能量的價值。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