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社群網戰看MarkZuckerberg如何創造Facebook王國

MBA101/林幸嫻

.劇情簡介

哈佛大學主修資訊科學大二生MarkZuckerber為了報復前女友而在部落格上散布對前女友不利的言論。當他發現社群網絡傳播消息的速度之快,開始入侵哈佛學網,建構Facebook網站的前身-「facemash」。「facemash」大受歡迎,於是建立哈佛互聯網的雙胞胎兄弟請求他協助哈佛聯誼網的內部程式建構。
圖片來源:開演電影

Mark卻和好友Eduardo200424日逕自成立了TheFacebook.com,雙胞胎兄弟認為此站抄襲他們的創意憤而提告。儘管經歷過許多紛爭,不過六年時間,臉書全球會員人數已超過五億人口,Mark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但他成功的背後,卻被迫面對好友的背叛與侵犯隱私權的官司,使得Facebook成立的合法性備受爭議。

二、討論內容-新世代創業家面對的挑戰

行銷新思維
 Facebook的起源歸功於Mark對社群網絡需求的敏銳度,當同學打探同班女同學的感情狀況時,Mark可立即聯想到窺探感興趣的對象也是凝聚社群網絡會員的手法之一,進而建立滿足社群網絡會員的「產品」。

 佛洛伊德把人格分為三個層面: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網路的私密性可以讓人抒發慾望驅動及具攻擊力的「本我」,這是受社會規範的「自我」所不能表現的。藉由網路特性,創造「本我」的正面幻想,可以讓「本我」的特質表現更加具體,如富正義感的、好爭辯的等特質;有時網路私密性也可以展現「超我」,比如隱藏本身不好的部分,在網路中創造一個高道德標準的角色。而安全性不足一直是許多人不願使用網路與朋友保持連繫的主因,但Mark卻利用「可選擇是否公開部分個人資料」的私密性特點,讓Facebook會員持續增加。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下與朋友聊八卦、閒話家常,顛覆傳統的行銷思維,是Facebook可以發展成功的重大因素。

避免隱私權與智慧財產權爭議
 「facemash」面對的問題除了隱私權爭議,也包括侵犯哈佛聯誼網智慧財產權。Mark解釋「我並沒有竊取他人的想法,就像在椅子製造商裡,難道我做出一張比別人更漂亮的椅子,就是我竊取其他製造商的想法嗎?」這些說法讓搭檔Eduardo無法認同,Eduardo認為Facebook必須先取得法律地位的合法性,將來發展的過程才會順利。

 我國目前「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可以保障網路使用者的隱私權,但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個人資料保護法若無與時俱進,將無法發揮真正實踐隱私權真義的效力,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規定,當創作者完成一項著作時,這項著作『立即』享有著作權法的保護,即『創作保護主義』。因此,著作人不需經由任何程序,也不必登記即享有著作權。依照法律來判定Mark是否違法,的確很難有明確的答案,而這場官司至今仍在上訴程序中。

塑造成功的關鍵日
 組織欲達到理想目標,除了人員專業,管理下屬必須多加用心,才能建立互信和共識並對事業產生助力。自行創業時,多用心和員工互動,關心員工需求,以發揮自己在管理上的潛能。但若要讓管理績效更加彰顯,則可考慮借助外力來幫忙管理員工,以強化潛在的正面力量。

 如果想要一個順利的合夥關係,選擇合夥人最重要的條件為「誠實、共同的價值觀、性格互補、技術或經驗能為合夥帶來價值」,挑選不同才能的人,最好找一個擁有的能力正好為自身所缺乏的人。例如MarkEduardo找到擁有豐富協調經驗的Sean,利用他卓越的談判技巧,得到豐厚的資金注入,開啟了Facebook發展為大公司的契機。在處事技巧上,SeanMark是極為互補的合夥人,Mark單純及樂於貢獻,Sean則善於利用人際關係的技巧,終使Facebook從小小的工作室變成設備齊全的大公司。

化解領導挫折
 MarkSean為了報復Eduardo曾凍結他們的創業基金,加上SeanEduardo發生過私人衝突,將Eduardo的股權從34%調降為0.03%,這對在創業初期對Mark提供資金的Eduardo非常失望,憤而反目成仇,也成為Mark的敵人,致使Facebook創業之路更加受到阻礙。


 自行創業時,思考事業的目標是一件絕對要做的事。因為擁有合夥人,在投身於創業的偉大冒險之前,要花時間溝通彼此的事業目標,並確認目標彼此一致。在組織中,主管面對員工衝突時,應以調解人的角色處理,並且讓衝突雙方開誠佈公,提出對衝突的想法並溝通共同的目標。

 工作的重要性,並非決定於職權,而是工作的意義。但如何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意義,領導者必須重視每位員工的感受,讓員工們瞭解自己的重要性,因此產生榮譽心,員工自然對工作產生熱情;有了熱情,就會不斷提出有意義的新思維,這也是企業長青的動力。雖然劇中Mark認為自己的才能可成就人生,甚至為了辯求真理而不惜傷害與女友間的關係,但其實,創業的誘因不只有發揮才能與物質報酬,夥伴間的和諧相處、患難與共,都是創業持續成功的來源。或許他可以靠著才能寫出趣味橫生的小程式、靠著自嘲或反諷社會來調劑身心,但這並不能讓他有真正的滿足感,在生活中還是會感到孤獨。

參考資料:
3. 「創業前先想清楚這五件事」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著遠流
4. 「管理零距離」徐木蘭著天下文化
5. 「組織行為學」StephenP.Robbins著華泰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